1986年,贵州思南县许家坝这个贫困的小山村鼎豪投资,迎来了一位身份特殊的客人。
一位衣着体面的阿根廷华侨,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
他一掷千金,捐款建校修路,乡亲们都说他是荣归故里的大善人。
可谁能想到,这位名叫程立人的富商,背后却藏着一段充满争议的过往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他的战友,同为志愿军战俘的张泽石,曾在回忆录《我的朝鲜战争》中,将程立人斥为“主动投降”的叛徒。
一边是回馈桑梓的爱国华侨,一边是战友口中的“铁杆汉奸”,程立人究竟是谁?
展开剩余90%从朝鲜战场上“失踪”的34年里,他到底经历了什么,又是如何从一个身份模糊的战俘,摇身一变,成为坐拥60万亩土地、影响一个国家农业命脉的阿根廷巨富?
“里外不是人”的战俘生涯
要解开程立人身上的谜团,必须回到1951年的朝鲜战场。
那年5月,在第五次战役中,程立人所在的志愿军180师陷入美军重围。
经过数日血战,弹尽粮绝,程立人与上万名官兵一同被俘。
关于被俘的细节,说法不一。程立人自称是体力不支掉队被抓,而战友张泽石则称其“主动投降”。
无论真相如何,程立人的人生轨迹就此被彻底改变。
在被称为“死亡之岛”的韩国巨济岛86号战俘营,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上演。
战俘营内部,“回大陆”和“去台湾”的两派战俘壁垒森严,冲突不断,甚至发生流血械斗。
程立人,这位毕业于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外语系、精通英、法、西三国语言的高材生,因其特殊的语言能力,被美军指定为“第四大队大队长”,负责管理上千名战俘。
这个身份将程立人推入了绝境。在坚决回大陆的战友眼中,他为美军做事,是“汉奸”;在亲台湾的战俘看来,他又不够“忠诚”。
他两面受敌,既被美军因拒绝策反殴打,也曾被战俘用罐头盒袭击。
这段“里外不是人”的经历,让程立人痛苦不堪。他在自己的铝饭盆上刻下了《诗经》中的名句:“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”,意为万事都有个开头,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最后。
这八个字鼎豪投资,是他当时绝望心境最真实的写照。
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,战俘遣返问题成为焦点。
摆在程立人面前的有三条路:返回大陆、前往台湾、或是去中立国。
回大陆,他担心自己“不清不白”的战俘营经历会遭到清算;去台湾,并非他心之所向。最终,程立人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:选择第三条路,前往印度。
他后来说:“我既不是叛徒,也难证清白,只能走第三条路。”
从印度水泥工到阿根廷“大豆王”
1954年,程立人抵达印度新德里,现实的残酷远超他的想象。
由于外来者身份和当地森严的社会等级,他被视为“不可接触者”,生活举步维艰。
这位曾经的大学高材生,只能在建筑工地上扛水泥,晚上睡在铁路桥洞下,甚至干过补鞋、打扫厕所的苦工。
绝境之中,程立人敏锐的商业头脑开始显现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凭借语言优势在一家珠宝店找到一份会计工作。
他发现,阿根廷出产的一种名为“红纹石”的宝石,色泽艳丽,但在当地价格低廉,而印度市场对此却知之甚少,存在巨大的信息差。
程立人果断出手,托人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带了20公斤红纹石样品到德里,转手就以10倍的价格卖出,赚到了他在异国他乡的第一桶金。
这次成功的经历让程立人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。1955年,他以随船记账员的身份,登上了一艘开往巴西的冷藏船,最终在阿根廷的拉普拉塔河口登陆,并决定留在这个陌生的国度。
初到阿根廷,程立人从珠宝店的店员做起。
他将阿根廷的红纹石切割成心形,赋予其“来自安第斯的玫瑰”这样浪漫的名字,再寄往印度销售,获得了高达800%的惊人利润。
到1968年,程立人已拥有12家珠宝分行,成为阿根廷最大的珠宝商之一。
然而,程立人的野心不止于此。
他注意到阿根廷政府为鼓励农产品出口而推出的低息贷款政策,果断将目光从珠宝转向了更广阔的农业领域。
他先是在布兰卡港买下3万亩荒地,试种高油大豆。他从美国引进先进的联合收割机,并采用“窄行密植”技术,将大豆亩产从120公斤奇迹般地提升至280公斤。
1973年,全球性的粮食危机爆发,大豆价格一夜翻倍。
程立人抓住时机,将土地一举扩张到60万亩,一跃成为阿根廷最大的华人农场主,被当地媒体惊呼为大豆王。
他还利用信息差,将印度廉价的豆粕进口到阿根廷,高价卖给当地的养牛户,再次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跨国贸易。
商业上的巨大成功,为程立人带来了社会地位的跃升。1977年,在一次农业博览会上,程立人结识了安娜·阿方辛,她的哥哥正是后来成为阿根廷总统的劳尔·阿方辛。
程立人以成本价向安娜负责的社会住房项目赞助了2000吨大豆蛋白,赢得了芳心。一年后,两人在圣伊西德罗大教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。
1983年,劳尔·阿方辛当选阿根廷总统,程立人顺理成章地成为了“总统妹夫”。
尽管身份显赫,程立人却异常低调,只接受了“阿根廷农村协会顾问”的虚衔,刻意与政治保持距离。
身在异国,富甲一方,程立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。
1986年,在离开中国34年后,他首次回到贵州思南许家坝。
面对贫困的家乡,他当场捐出20万元人民币兴建“立人教学楼”,并出资修建了一条8公里长的“思阿友谊路”。
他找到了当年一同在朝鲜作战、如今仍在务农的战友,想赠予美金改善他们的生活,却被对方婉拒。
程立人回馈故乡的方式,不止于简单的捐款。他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资源,真正改变家乡的面貌。
1988年,他邀请时任贵州副省长访问阿根廷,并带回了5000株荷荷芭种苗。
荷荷芭油是制造高级润滑油和化妆品的重要原料,被誉为“液体黄金”。
程立人在许家坝出资试种了300亩荷荷芭,并与贵州大学合作建立了“南美油料研究中心”。尽管有资料称该项目最终未能大规模成功,但不可否认的是,在1994年,思南产出的荷荷芭油首次成功出口到日本东京,售价高达每公斤42美元,为当地农民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。
2022年12月17日,程立人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庄园去世,享年96岁。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敬献了花圈,以示哀悼。
根据他的遗愿,程立人将自己名下那片广阔的60万亩农场,全部捐赠给了阿根廷国家农业技术研究院,并设立了“程立人—阿方辛奖学金”,用于资助华裔和贫困学生攻读农学。
程立人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与矛盾,但无论是他在战俘营中的艰难抉择,还是他日后对故土的深情回馈,都展现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性侧面。
他的人生故事鼎豪投资,早已超越了“非黑即白”的简单评判,成为一段值得后人深思的传奇。
发布于:河南省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